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列印 轉寄
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六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一、 會議名稱:
第六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南瀛地區之藝術與物質文化

二、 會議主題:
南瀛瀛經常被視為是兼具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豐饒之地。其資產源自於平埔原住民與漢人移民的歷史,而過去與世界的貿易關係與島上先後政權賦予此地的角色也有其影響。長久以來,臺南是傳統藝術展現與知識的全臺首府,也是保存與維護研究的重鎮;臺南也將傳統藝術作為提升區域文化價值的資源。
在南瀛地區,不同時期遺留下的歷史建物與遺址呈現出精彩多元的風貌。府城內外有眾多寺廟蘊藏了形形色色的百年物質文化,也有形塑無形文化的各種宗教儀典;此兩者交織孕育出炫麗耀眼的傳統手工藝美學,觸動著人們的各個感知層面。
臺南也積極的透過臺南市立美術館一、二館等新機構、重新開幕的奇美博物館、各處藝廊與藝術展覽打造活躍動能,並努力籌畫更多的公共音樂會、舞蹈表演與戲劇演出。部分表演藝術團體也開始在此投入永續性的活動。除此之外,許多文化園區內所設立的藝術村讓國內外駐村藝術家得以接觸地方居民,從其生命故事中汲取靈感,創造出根植於在地環境之藝術作品。而另一方面,臺南居民向來對於地方懷抱著強烈的情感,也深知此地之於臺灣歷史與文化的意義。
由此,我們也可以從中心/邊陲(臺南為歷史上的全臺中心,以此觀之可說是別具深意)、島嶼北部/島嶼南部、城市/鄉村等關係的視角來思考文化與藝術生活的議題。此外,也可探討文化根源、透過藝術彰顯的身分認同、美學作為鑑別資本等議題。
此次會議敦請大家對於南瀛這個富含藝術、創意與傳統的地區進行描繪與分析,邀集研究者探索一更為廣泛的議題,依據臺南之所見所聞或臺南與其他地方(包括國外)之經驗比較,探討「藝術」與「地方」的關係。由此衍生的議題包括: 藝術家或藝術品及其身處空間的關係為何? 疆域是如何體現在藝術展現中? 藝術品是否能夠成為「記憶所繫之處」(‘lieu de mémoire’) ? 依附於特定地方的感知、情緒或觀念如何形成獨特的經驗,又如何投射在藝術領域當中?

三、論文發表內容:
論文內容應符合人文與社會科學之臺灣研究;研究時期可為任何時間段落;相關領域包括: 最廣義之視覺藝術,如電影與建築、應用藝術與手工藝、音樂、表演藝術、現場表演等。詩作與文學需有個別的研討會,因此本會議未能將其納入研討範疇。

論文旨趣與方向可包括:
- 博物館、公家或私人典藏、藝廊、展覽;
- 城市與鄉村地區之建築、紀念物、遺址與公園;
- 物質文化與保存、知識與技能;
- 音樂與表演藝術:傳統的、過往的、當代的;
- 寺廟之建築與裝飾、祭祀雕像、文物;
- 儀式之美學陳設 (物件、服飾、姿態、人聲-音樂-聲音);
- 古地圖與歷史圖像之繪畫呈現、內容元素與美學;
- 藝術在臺南公共空間的新地位(公共雕塑、裝置、「彩繪村」、美化之生活空間、路徑場域演出與戶外展演等);
- 臺南的藝術村: 創造、互動、藝術品與展覽;
- 臺南在臺灣視覺藝術、藝術史與藝術評論中的地位;
- 藝術與認同(地方、族群、國族認同): 臺南觀點。


四、 會議日期:
2020年10月17、18日(星期六、日)

五、 會議地點:
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中心B1國際會議廳

六、 會議方式:
本次會議目的在於發揚南瀛研究,擬以國際學術會議形式,由跨學科的專家學者發表有關南瀛地區的研究成果。

七、 預期成果:
本次會議透過國際學術會議形式,除主題演講及論文發表進行學術交流外,綜合討論可凝聚國內與國外專家學者集思廣益,溝通觀念,獲致共識。其次,透過此次研討會活動,可以吸引更多學術專家和研究生,注意到南瀛地區區域研究的特色,激發出新的研究課題,促使臺南研究更為多元化,並有助於釐清未來研究發展的方向。
  • 第六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中心召集人植野弘子教授以錄影方式致詞
    第六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中心召集人植野弘子教授以錄影方式致詞
    第六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貴賓合影
    第六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貴賓合影
    2020臺南研究博碩士論文獎學金得獎者與貴賓合影
    2020臺南研究博碩士論文獎學金得獎者與貴賓合影
  • 第六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綜合討論與閉幕式中心召集人植野弘子教授與主辦人艾茉莉教授連線與現場貴賓合影
    第六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綜合討論與閉幕式中心召集人植野弘子教授與主辦人艾茉莉教授連線與現場貴賓合影
  • 檔案名稱 檔案下載
  • 第六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表
    下載 Pdf 檔
  • 第六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新聞稿
    下載 Pdf 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