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列印 轉寄
究計畫
蕭壠刈香和佳里地方社會研究案

 蕭壠刈香和佳里地方社會

一個臺灣當前社會宗教發展研究的案例

 

一、    研究緣起:

臺南市佳里區,古稱蕭壠,原為臺南平埔西拉雅族原住民四大社之一蕭壠社所在地,於17世紀荷蘭來台之前,已有相當程度的開發與文明。明鄭時期為解決糧食問題,派兵前往進行屯墾,並與平埔原住民共同開發,相傳鄭氏鎮兵林可棟率兵入墾,擴充了漢人的屯墾範圍,且逐漸與番人共處形成漢番雜處的情形。清領時期蕭壟地區已成為臺灣西南沿海重要的商業貿易重鎮,也從蕭壟街,獨立而成較大行政範圍的蕭壟堡。後於1786年,協助清廷平定林爽文事件,旌封為義民里,原奉祀之廟宇改名為金唐殿。

「千歲爺」是指奉有「代天巡狩」玉旨的王爺,目前臺灣地區只要舉辦王醮祭典,一定會迎請「代天巡狩」蒞臨主持。蕭壟香迎請的為十二行瘟王,每三年一科,每科三位千歲爺蒞境巡幸,執科年為大千歲、前一年為二千歲,後一年為三千歲,每逢子、卯、午、酉年,佳里金唐殿便會舉辦五朝王醮及轄境十七角頭、二十四村庄的刈香大遶境,俗稱「蕭壟香」。蕭壟香最早可能始於清乾隆時期,但從文獻記載,確定的至少早於自1847年(清道光27年)即開始辦理之西港仔香。香科延續至日治初期,因反抗日人統治,而有嚴重的傷亡之後中斷,直至1987年丁卯香科才又重新恢復辦理,至今年的蕭壠甲午香科,已舉辦11科。希望藉由這次的機會,透過本次計畫理解以下問題:

1.  儀式空間之研究與探討:因「代天巡狩」而產生的空間如:「王府」、「醮壇」、「中軍府/旗牌官辦公室」、「廠官廳」、「王船廠」。

2.  於各儀式場所年輕人的參與。

3.  佳里新社區與外地新居民的參與

4.  六安宮神明轄下、六安里(南瀛研究中心所在地)區域內之變化。

    希望透過這些調查研究,能夠理解於當前社會之宗教發展情形,並將蒐集之資料作為系統性之知識。

二、    研究時間:

20142月至3月:研究內容香科活動進行的時間之外,進行後續訪談、田野工作與資料蒐集。